真题

首页> 免费试题>教师资格> 幼儿园> 真题

2016年下半年(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及解析

来源于:傲卓教育              日期:2016/11/07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传统玩具是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手工制作玩具,俗称「耍货」。它们与民俗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传承历史。传统玩具的生产采取了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加工方法,成为代代相传的地方和家族手艺。

      2.【答案】A解析: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也就是说,他对交往的人有所选择。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明显表现为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儿童情绪和人际发展上的重大变化,是出现对人的依恋态度。需要注意的是认生不一定“怯生”。

      3.【答案】C解析:幼儿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幼儿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比较抽象、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虚词。如:介词、连词等。

      4.【答案】C解析:该病为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疾病。其特征为前驱期短,全身症状轻,有出现迅速消退亦快的特殊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出疹期始于发热第1-2天,出疹迅速,先见于面部,在24小时内遍及全身。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后融合为麻疹样皮疹。出疹后第2天以后,皮疹变细呈针尖状有类似猩红热样皮疹。出疹期体温不再升高,全身症状很轻,与全身显著的皮疹不相一致。

      5.【答案】D解析: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现象来进行,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思维的片面性是指由于幼儿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他们不善于全面地看待问题。

      6.【答案】A

      7.【答案】D 解析:1989年,联合国第44届大会进一步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简称《公约》),《公约》指出: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不仅仅是被保护的对象,而且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拥有包括生存、发展和充分参与社会、文化、教育生活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于福利所必须的其他活动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汉姆伯格对此解释说:过去人们关系儿童的基点是使脆弱的儿童免受伤害,人们还没有普遍认识到儿童有自己的能力、观点和想法,应该像所有的人一样受到尊重。为此,汉姆伯格又提出了四个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8.【答案】C解析: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全面健康地成长。

      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9.【答案】B解析:活动中教师根据曼曼的活动可以灵活地调整,故选项B正确。

      10.【答案】A解析:个别差异一般指个性差异,即个体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幼儿个别差异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教学情景下,在性别、智力、认知方式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别。A没有和其他小朋友比较,只是和自己的比较,D属于性别差异,C属于能力类型的差异。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5分)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5分)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5分)

      12.【参考答案】

      (一)父母的陪伴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5分)

      (二)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尤其是关系良好的家庭。(5分)

      (三)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5分)

      父母的陪伴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那教育效果就将倍增。(5分) 

      合情合理即可得适当分数。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2分)

      做好幼小衔接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儿童入学适应不良现象的实践要求;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世界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潮流。(3分)

      做好幼小衔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3分)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证明,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跃,做事有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入学后比较快地适应小学新环境,学习成绩也很好。(2分)

      2、培养独立性

      独立性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家园共同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学会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同时,做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方面的教育与主动性的培养是一致的,可以在同一活动中培养。(2分)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2分)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动作等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2分)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等。认为这些是小事,“树大自然直”,这是不对的。习惯不好,以后很难纠正,对学习的危害是很大的。幼儿期间,教师和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严格、一致、一贯地要求,习惯才能建立。(2分)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所谓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学习不仅仅是有聪明的脑袋就行,离开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智力是不可能单独成长的。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对入学的影响很大,与学习成绩关系密切,也就是这个原因。(1分)

      3、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不少家长想让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孩子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地教。这一现象在一些幼儿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幼儿园应当坚决反对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而是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1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