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

首页> 免费试题>教师资格> 幼儿园> 真题

2017年上半年(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及解析

来源于:傲卓教育              日期:2017/03/13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双手接球更多培养的是幼儿大肌肉动作,完成《指南》中“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的目标。

2.【答案】C.遗传提供发展人类心理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题干中的双胞胎虽然生活的环境不一样,但是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说明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3.【答案】B.自我中心性指的是幼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解释认识世界,很难从别人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主要表现在:不可逆性、拟人性和经验性。其中,拟人性又称泛灵论,指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做人,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和思想感情强加到小动物和小玩具身上,题干体现的是泛灵论。

4.【答案】C.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一下子就会不安起来,会用喊叫、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亲人的出现,与题干表述相同。

5.【答案】D.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感知动作开始,幼儿计数,不但要用眼睛看,而且还要动手去数,ABC选项中都体现了幼儿动手数数的过程。只有D选项进入到了数的概念,拜托感知直接进行口头计算了,故D选项正确。

6.【答案】A.《指南》中要求我们要注重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因此A选项正确。

7.【答案】D.抓题干中的关键词“规则”即可得到答案。

8.【答案】B.擤鼻涕时应让幼儿上身稍微前倾,先用手指压住幼儿的一侧鼻翼,让幼儿稍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翼的鼻涕;在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故B正确。

9.【答案】B.踩高跷能够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10.【答案】A.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其本意并不是要把教育和生长混为一谈,实际上是揭示了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杜威认为,当时的学校无视儿童的天性,他提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共被动的、压抑的状态中解放除开。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

观察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可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因为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同时,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可以比较真实地得到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资料。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当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而了解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需要教师细致、耐心的观察。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倨傲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观察对教师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2.【参考答案】

(1)营造温暖、放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保护幼儿自尊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教师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颁布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教师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3)尊重幼儿、让幼儿主动发展

尊重幼儿的人格、需要、兴趣。教师遇事要和幼儿商量,把幼儿当做活动的主人,允许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4)建立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充分利用幼儿集体的教育力量

(5)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以身示范

三、论述题

13.【答案要点】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职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如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和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自关系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么做。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材料分析题

14.【答案要点】

(1)材料中,幼儿反复尝试,在不断的尝试错误后终于将娃娃们安置好,说明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行为中进行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和行动性,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遵循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并多为幼儿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思维。

(2)教师要理解现阶段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并多为幼儿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发展幼儿的思维。

15.【答案要点】

(1)不适宜

首先,大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让幼儿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时,需要为幼儿提供可以进行操作的游戏材料,借助直观探索来感受数学的运算,而不能只是抽象的加减运算,这一学习方式不适合幼儿。

其次,《纲要》对于科学领域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要求: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题干中的游戏材料不具有操作性和趣味性,因此,对于达成教学目标来说不可取。

(2)1、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①不具有操作性。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的材料、能让幼儿去操作、去探索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儿的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②不具有整体性。“春天”这一主题,是幼儿生活中能直观感知到的词汇,幼儿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事物来体现春天,而题干中教师所呈现的材料只是关于“春天的景致”,这表明围绕着课程主题给幼儿呈现的材料是局限的、不完整的。

③材料之间的衔接不足。教师围绕“春天”的主题组织活动,希望通过一个活动,幼儿既能了解到春天的季节特征,同时还能渗透数学教育。符合《纲要》中“五大领域的内容彼此之间需要融合、相互促进要求”的要求。但春天的拼图中一部分是春天景色,一部分是计算题,两者之间并没有直观联系,造成两个活动彼此衔接不足。

2、改进建议:

①鉴于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适合幼儿探索、操作的材料。

②围绕生活内容命题时,教师需要考虑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兴趣出发,为幼儿提供完整的材料。

③主题活动在提供材料时,需要兼顾不同类型的活动,需要考虑活动之间的衔接语配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