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

首页> 免费试题>教师资格> 小学> 真题

2020年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来源于:傲卓教育              日期:2020/11/04

1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得到教师的关注、赏识与期望后,常常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

A.蝴蝶效应  

B.鲶鱼效应

C.马太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答案】D。本题考查教师的期望效应。教师通过行为表达出来的对学生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影响称为教师期望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题干中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赏识和期望之后,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行为体现了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故本题选D。
A项: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证实了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选D。

12.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举出“杯子”的用途。这侧重培养的是(    )。

A.思维的独创性  

B.思维的灵活性

C.思维的流畅性  

D.思维的深刻性

【答案】C。本题考查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是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代表流畅性越高。题干中老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举出“杯子”的用途,体现了流畅性。故本题选C。
A项: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独创性越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思维的深刻性指思维的深度。它集中地表现在是否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和进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选C。

13.校歌、校徽、校标等是学校课堂的一部分,这类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D。本题考查课程类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题干中校歌、校徽、校标属于计划之外,预期之外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的隐性课程,故本题选D。
A项: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显性课程亦称“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正式课程”, 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课程规划(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是按照编制的日课表实施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选D。

14.将课程编制过程划分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四个阶段,并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答案】C。本题考查目标模式。泰勒提出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①确定课程目标;②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③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④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括这四项活动。故本题选C。
A项: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为《爱弥儿》,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布鲁纳著有《教育过程》一书,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发现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选C。

15.在学习《长城》一课时,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长城的影像,学生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和壮观,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教学活动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  

B.认知与技能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答案】D。本题考查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题干中学生在学习了《长城》一课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转变,故本题选D。
A项:知识与技能侧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同类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混淆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过程与方法强调要十分地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选D。

16.教学《圆的认识》课时,教师展示圆形纸片、硬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总结圆的特点。这一教学过程主要遵循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本题中,教师展示圆形图片、硬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是直观性原则,A项当选。
B项: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选A。

17.学期末,李老师对小明作出的评语是:“这个学期你上课听讲比以往认真,积极回答课堂提问,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继续加油,我看好你哦!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量化评价  

D.质性评价

【答案】D。

量化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毫无数量概念;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产生的,包含数量化但以描述性为主的材料。本题评语都是描述性话语,所以D正确。
A项:绝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评价标准一般是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定的评判细则。与题意不符,排除。
B项:相对评价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个体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量化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在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与题意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选D。

18.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教师在同一节课里以直接授课和完成作业等交替进行的方式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施教。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A.个别教学  

B.课堂教学

C.混合教学  

D.复式教学

【答案】D。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复式教学是大有可为的。因此,D项正确。ABC干扰选项,因此,本题选D。

19.王老师在《两小儿辩日》教学开始时说道:“孔子是我国古代学识渊博的大教育家,有一次却被两个小孩子提出的问题难住了,为什么呢?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们就知道了。”这种导入方式属于(    )。

A.设疑导入  

B.直接导入

C.经验导入  

D.活动导入

【答案】A。设疑导入是教师有意设置疑点,造成悬念,启迪学生产生求知欲,巧妙导入新课的课堂导入方法。题干中教师在课前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从而导入课程,因此,A项当选。
B项: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就是在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通过简短的语言陈述、设问等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经验导入,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生动的提问、讲解,以期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与新课知识相联系,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活动导入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做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与题意不符,排除。
综上,本题选A。

20.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这体现的作业设计基本要求是(    )。

A.形式多样  

B.难度适宜

C.尊重差异  

D.注重创新

【答案】B。跳一跳,够得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创造最近发展区, 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所以体现的作业要求是难度要适宜,不能过易,只适应现有水平,也不能过难,超过潜在的发展水平。因此,B项当选。
ACD干扰选项,因此本题选B。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