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毎小题2分,共50分)
1.答案:暂缺
2.答案:暂缺
3.答案:暂缺
4.答案:B.23°26'S, 90°W
5.答案:D.⑤④③②①
6.答案:D.⑤
7.答案:暂缺
8.答案:暂缺
9.答案:C.吉林省
10.答案:A.西北风
11.答案:暂缺
12.答案:暂缺
13.答案:暂缺
14.答案:暂缺
15.答案:暂缺
16.答案:D.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17.答案:A.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产品供应基地
18.答案:B.城郊高速公路附近
19.答案:A.①②
20.答案:A.手机零部件生产,体现了工业分散
21.答案:D.②④
22.答案:D.人口密集,
23.答案:B.城市空间结构大致呈扇形模式
24.答案:C.欧洲西海岸
25.答案:B.②-⑥港口:生活日用品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0分,27小题14分,共24分)
26.【参考答案】
(1)热力环流示意图
(2)教学讲解要点:
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③热力环流的判读技巧: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高压和低压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对比);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同一水平面上);凹凸定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④热力环流的表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27.【参考答案】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运用价值。
(2)科学精神与态度
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
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8小题16分,29小题16分,30小题20分,共52分)
28.【参考答案】
(1)从北海市向西边沿海地区扩张;从南宁-贵港向上游河谷地区扩张;由南部地区向北部地区扩张(6分)
(2)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适合甘蔗生长;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种植规模大;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量大(4分)
(3)问题:甘蔗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压力大、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
措施:加大科研力度,培育改良品种;提高耕作技术;延长产业链实施标准化经营,整合产业基地;建立完整信息平台,实现生产销售信息化。(6分)
29.【参考答案】
(1)纲目式板书、图表式板书、图解式板书
(2)作用
纲目式板书:能够把地理教材中的内容纲目化,使之提纲挈领、条理分明、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
图表式板书:这种板书形式简明扼要、对比性强,尤其适用于教材内容比较复杂、地理事物或者地理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的地理知识的教学。
图解式板书:这种板书的特点能形象地反应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点、成因和分布,使地理信息富于启发性和表现性。图解式板书形象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30.【参考答案】
(1)地图法、谈话法、多媒体演示法
地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地理读图素养、推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
谈话法: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
多媒体演示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象直观的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问题
①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②大气中什么物质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③大气中什么物质对太阳辐射有吸收作用?
④大气中什么物质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
(3)晴朗无云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气温要低很多;农民伯伯在深秋或者初冬在农田燃烧秸秆,使农田上方笼罩着一层烟雾;大棚蔬菜的种植。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共24分)
31.【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9分)
①知识与技能:说出区位的定义,举例说明影响各种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其发展变化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事物的分析,了解区位的概念及区位的变化发展,提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产业活动的区位及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教学过程(15分)
①导入新课
我国每个地方几乎都有属于自己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属于当地的特色产业,为什么会有这些特色产业形成?有何什么有关?今天一起探究。
【设计意图】利用当地特色产业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②新课讲授
a.区位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什么叫做区位?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材料
【教师总结】生产活动的地点。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b.不同产业活动的区位存在差异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教材,分小组讨论,不同产业活动(农业、工业、矿业、商业、服务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是什么?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表达。
【教师总结补充】农业活动离不开自然条件,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矿业的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还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少,主要受到市场、原料、劳动力、能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关系不大,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师生共同总结】不同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不同,产业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区位条件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身边的案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③巩固提高
【问题】结合教材阅读材料分析,深圳崛起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④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
作业:分析自己家乡特色产业崛起的原因。
【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搜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